科幻风格的古典悲剧——沙丘书评

『凡事起始之时,必细斟细酌,以保平衡之道准确无误。』贝尼·杰瑟里特的每位姐妹都深知这一箴言戒律。

阿西莫夫在自传中表示,《基地》是在他拜访编辑约翰·坎贝尔(John W. Campbell)的路上,天马行空联想自愛德華·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之后与坎贝尔两相讨论下,科幻历史上的丰碑《基地》系列概念成形。

亚当斯还是个年轻小伙子时,带着一本《欧洲便车指南》以搭便车旅行的方式游历欧洲。有一回他喝醉了倒在因斯布鲁克的田间,他望着星空而旅游指南就在他手边,他突然想到可以写一本在银河中旅游的指南。于是产生了《银河系漫游指南》。

20世纪50年代,美国农业部为了阻止流沙淹没高速公路,在俄勒冈滨海地区的沙丘上,成功栽种出了瘠草。1957年,弗兰克•赫伯特在该地区进行考查,打算为杂志撰写一篇名为“流沙却步”的文章。但很快他有了一个更庞大的故事框架。

和很多以酷炫科技为代表的科幻不同,《沙丘》是以宗教和生态为主题的科幻小说,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它不够科幻。其实在国外幻想文学领域中,科幻和奇幻作品区分的并不那么严格。星云奖和雨果奖这两项大奖也都是授予科幻或奇幻文学作品的奖项。故此,《沙丘》拿下星云和雨果双奖,成就最伟大的科幻小说之一,倒也合情合理。20世纪70年代,环境保护运动席卷美国,这本书被当做环保册子做宣传,在畅销排行榜上一度领先。时至今日,《沙丘》可能是最畅销的科幻小说。

虽然没有那么多科幻设定,作者赫伯特花费多年心血打磨这一作品,这部史诗般的作品囊括了生态、政治、宗教、历史、语言、诗歌等多方面元素,描绘了一个非常细致的世界。

小说设定在一个遥远的未来,人类发起了向有自主思维的机器人的圣战,名为『芭特勒圣战』。圣战中一条主要戒律就是:『汝等不得创造像人一样思维的机器。』人类科技文明处于一个衰退的时期,于此同时建立了一个封建星系帝国。贵族向皇室效忠,皇帝赐予贵族行星封邑。然而这两者之上,最有权势的却是掌控星际运输的空间航行公会(类似于元老院)。很多科幻作品都采用了封建帝国的设定。而《沙丘》中借『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之口却给这样设定做出了合理的分析:

帝国皇室与兰兹拉德联邦大家族势均力敌,在他们之间是那该死的垄断了星际运输的宇航公会。就政治而言,三足鼎立是最不稳定的架构。若没有一种弃科学于无用的封建贸易文化,增加其中的复杂性,事情会变得更糟。

没有计算机辅助,人类在研究自身的能力上达到了一种近乎魔幻的地方:通过强化训练可以如同计算机逻辑思考的『门泰特』、藏匿着计算机试图通过调整基因传承和对自身进行身体和心灵训练的神秘女性团体——贝尼·杰瑟里特姐妹。

而所有这一切势力都汇聚到一颗沙漠星球厄拉科斯上——宇宙中唯一生产一种可以延长寿命的香料的地方。更关键的是宇航工会的宇航员就是依赖于这种香料刺激,可以拥有短暂预见未来的能力,从而在诸多危险的星际旅行中寻找的最安全的路线。『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也需要这种香料来训练自身的能力。

宇宙的整体权利结构,包括帝国和大家族的财经和军事力量、公会对于星际旅行的控制、以及贝尼·杰瑟里特姐妹的特殊能力,都受到香料的供应的限制,这样一个社会政治情况称为流体暴政 (单一来源的商品的依赖型)。

在这简单粗暴的结构下,主人公保罗所在的厄崔迪家族搬迁到这个星球上,随即就陷入了一场政治斗争的漩涡中。保罗流落到沙漠异族弗雷曼人的部落中,却一步步成为他们的宗教领袖,最后成功复仇。

可以说,这是一部沙漠王子复仇记的故事。《沙丘》的电影版就是这么拍的。但是如果这么说的话,又辜负了作者赫伯特想要构造的英雄也有凡人一面的形象。赫伯特在书中多次强调了保罗成就英雄伟业时也会犯下错误:暴君一般的残忍冷酷。而这种错误,也随着宗教信徒手下的盲从而放大。而在一个戏剧化的场景中,弗雷曼人的先知列特·凯恩斯在沙漠中奄奄一息时,他想起了他父亲说过的话:『不要让你的人民落在英雄的手里,再没有比这更可怕的灾难了。』书中处处留下伏笔,也预示着续作中保罗的悲剧。

其实从写作手法上来看,《沙丘》跟近几年大热的《冰与火之歌》很像,都采用了POV(Point Of View)的写作手法。每章节切换不同人的视角来描写故事,从不同势力角度来切入这场势力角逐,深入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悲剧形象:雷托·厄崔迪公爵正直仁慈却惨遭杀戮;哈肯尼男爵狡猾残忍最后难逃一死;帕蒂沙皇帝骄傲自负但只不过是几大势力的提线木偶;一辈辈梦想把厄拉科斯改造成绿色星球的弗雷曼人最后陷入宗教的狂热;即使是主角保罗先失父,后丧子,最后成为宗教领袖穆阿迪布,也一手毁去了厄崔迪家族的信条。我想这就是沙丘故事中的悲剧内核:即使科技衰退如斯,也拯救不了人类自身的原罪。

就个人来看《沙丘》初代故事不乏一些问题影响阅读。某种程度上,保罗和雪诺都算是王子复仇归来型的主角。不过我对沙丘故事在意的是,其主角光环太明显。虽然作者努力试图描写其如何从凡人成就英雄,但是中间基本没什么太大阻碍,成长之路太顺畅了。贝尼·杰瑟里特姐妹很早就在弗雷曼人中安排下救世主的传说,保罗顺势而为。其二,作者为了形象的描绘这一世界,不厌其烦的创造了一套语言给弗雷曼人,各种代称、意象,使得阅读起来比较困难。据说,当初投稿的时候,编辑看了一百多页没看懂,在多次退稿后,遇到了斯特林•拉尼尔编辑,此书才成功付梓。另外弗雷曼人作为沙漠战斗民族太过于优秀:适应艰苦环境、纪律严明、战力卓绝、信仰忠诚。通过大半篇幅各个势力之间的勾心头角权力角逐后,弗雷曼人终于骑乘着巨大逆天的沙虫冲到皇帝行宫,这场景也是绝了。

当然沙丘的故事还没讲完,余下还有五本续作来继续讲述这一故事,保罗会从神坛跌落,哪怕没有终极科技力量,处于一种原始结构中人类还是会不可避免的走向灭亡之路。作者在书中推崇这样的古老格言:『优雅来自城市,智慧来自沙漠。』赫伯特通过沙丘这一世界观,行文中借助预设的语境,在一极致的环境下,重新去探讨我们现有的生态、政治、宗教、历史和哲学。这也使得我们重新去思考科幻小说的精神内核,理解当下人类社会的局限和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