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李斯之智若妖——看《流血的仕途》

        话说我刚开始看《流血的仕途》的时候,是在新浪读书上看的连载,结果一口气就把它给看完了。上半卷看完后觉得意犹未尽,立刻就买了实体书来看……结果发现书也是只出了半卷……最后贼心不死,终于在曹三的新浪博客上把他的连载看完了……

流血的仕途

       这是本不错的书!

       网上有人把这本书和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放在一起比较。

     《明朝那些事》我也只看过头两本。写的也很不错,但是据说后面的写的不行。当年明月以一种调侃的语气来叙说历史,行文轻松幽默,所以深得很多读者的喜爱。但是给我的感觉太像个事后诸葛。拉一文笔不错的家伙来幽默一下历史,差不多也是这么个效果。

       曹三说史喜欢旁征博引,说到妙处更是气势磅礴。东西文学无一不精,古文功底颇有水准,大段的文白相间的文字,让人赞叹不已;也时常喜欢把一些西方的典故、名言挪移到战国时候去,不时喜欢玩一些无厘头。

       说到秦,大家都会想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想到秦王的暴政。后世的君王都在学始皇嬴政,模仿他。嬴政是如此的夺目,以致大家都忘了助他打下江山的臣子们。而李斯身为大秦第一相,自然是后世文官们学习的对象,从而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官场文化。

       封官拜相,位极人臣,大概是每个官僚做梦都想的事,除了个别几个清高的没谱的,或是野心大的没谱的家伙。可是伴君如伴虎,从下至上,这无疑是条流血的仕途。李斯从一小吏,历经风风雨雨数十年,和嬴政一起定下了天下的格局,成为秦朝相国,最后却死于二世胡亥之手,这个案例确实可以作为为官之道的经典教程。

       可是关于李斯的事迹,太史公司马迁只用了寥寥数笔,虽说,所有曾经辉煌过的人物终会湮没在历史中,但是给曹三这些想找些茶余饭后的谈资带来了一些不小的难度。曹三从很多史料上从不同的角度来揣测李斯这个人物。在很多地方,曹三也只能展开他令人佩服的想象力。

       鲁迅曾经评价三国演义:“状诸葛之智若妖”。诸葛亮在《三国演义》简直就被神化了(鲁迅先生认为是妖化了……)。曹三笔下的李斯未免也太神了,形象也太光辉了。曹三也曾说,为了让主人公形象光辉点,不得不尽量把他往好了写……这确实让这本书的可读性降了不是一星半点的。曹三,你又不是写什么历史架空小说,不要乱掰!再说了,法家之严峻大家都知道,从来都认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的。两个颇有形象的职业被直接批下罪名了,我也不认为李斯这种堪称法家之楷模的铁血宰相能柔情到哪去。

       相比前面李斯的大智大勇,结尾被赵高压制的李斯,简直让我怀疑是不是患了老年痴呆症了。李斯身居高位了,一揽朝中大权,天下兵权又在手中,就被一个挟胡亥以令群臣,手中无权无势的赵高压着打……这也太离谱了吧。当年李斯刚跻身入朝堂的时候却能在几番势力中游刃有余,谁都不会得罪,现在却混得这幅德行……

       我一直不是很清楚这段历史,还指望着曹三能给我编一个漂亮点的故事呢。

       很多人喜欢这本书大概是因为赞叹李斯的为官之道。战国末年各大诸侯国早已撕下了周室留下的虚伪面具,礼崩乐坏,尔虞我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背信弃义,肆意屠杀更是家常便饭。儒家、墨家这等显学早已弃置不用;纵横、法家等巧辩之士,尽显厚黑之术,从而身居高位。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自古以来,官场之道由是如此。曾几何时,礼乐早已荡然无存,笑贫不笑娼变成心理常态,生而为人,就不能有更高一点的精神境界么

        曹三在写甘罗的时候,曾写甘罗年仅一十二岁小儿就满肚子坏水,出落的不择手段、急功近利,那么老奸巨猾的李斯又能好到哪里去?

        此书也只是写历史选择的无奈。它不是什么为官之道的教科书,想学厚黑之学的还是另寻他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