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简史》札记(三)──三国时期和西晋时期

三国时期 即使是混乱的三国时期,佛法依然被僧侣们用译经的形式带到中国。 出家须受戒始于三国。佛教戒律传入中国。 之前僧尼出家只是削发。魏嘉平二年(250年)天竺僧人昙柯迦罗译出摩诃僧祗部其中的一卷戒本──《僧祗戒心》,并邀请洛阳的梵僧受戒。从此中国内地就有了出家受戒的制度。后汉把迦罗作为律宗始祖。可惜《僧祗戒心》一书早已失传。 安息国沙门昙帝,在白马寺译出昙无德部的《四分律》,后来中土的律宗独尊四分。 玄奘不是第一个西天取经的。曹魏时期的朱士行是到西天取经的第一人。昙柯迦罗译出《僧祗戒心》,在白马寺建立戒坛时,他是汉土第一个依律出家的和尚。 安士行原来常讲小品《般若》,后来听说西域有完备的大品《般若》,于是西行求法。他求来的《放光般若经》对两晋般若学影响很大,被奉为般若学的圭臬。 曹魏时期的曹植不仅能七步成诗,才高八斗,而且也因为独创梵呗而留名。梵呗即赞唱佛的颂歌。印度的佛乐配多音的义字,却不适合中国单音的文字。据说曹植听流水之音有所感悟,依《瑞应本起经》,写出了《太子颂》《睒颂》的梵呗。 三国时期,孙权开始不信佛,江南也并无寺庙。名僧康僧会在他面前显示神异,求的舍利。孙权惊诧不已,这才下诏在江南建造佛寺,从此佛教才从江南流行起来。康僧会师承小乘佛教的安士高,却也接受大乘佛教的思想,同时还用了许多道家方士的概念术语来解释佛教义理。 西晋时期 西晋时期僧人中最突出的就是竺法护,被誉为“敦煌菩萨”和“月氏菩萨”。竺法护翻译的经书中影响最大的是《正法华经》《渐备一切智德经》和《光赞般若经》。《正法华经》是印度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这部经通过形象的比喻把佛法中的普渡众生,人人得以成佛的道德观告诉了广大信徒。佛经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也从此流传至世,观世音信仰深入民众。 另一僧人竺叔兰译有著名的《放光般若经》二十卷(就是前面朱士行求来的经书)(至今保存)、《首楞严经》二卷(失传)、《维摩诘经》三卷(失传)。 《首楞严经》全名《首楞严三昧经》,首楞严三昧是大乘的禅定之一,经书说,修了这禅定可能得到无限的神通……(想修真的同学上!) 先引用西游记中一段文字,正是二郎神和孙悟空困斗之时,观音菩萨和太上老君的对话:
菩萨开口对老君说:“贫僧所举二郎神如何?果有神通,已把那大圣围 困,只是未得擒拿。我如今助他一功,决拿住他也。”老君道:“菩萨将甚兵器?怎么助他?”菩萨道:“我将那净瓶杨柳抛下去,打那猴头;即不能打死,也打个 一跌,教二郎小圣好去拿他。”老君道:“你这瓶是个磁器,准打着他便好,如打不着他的头,或撞着他的铁棒,却不打碎了?你且莫动手,等我老君助他一功。” 菩萨道:“你有什么兵器?”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左膊上取下一个圈子,说道:“这件兵器,乃锟钢抟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 能变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诸物;一名金钢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丢下去打他一下。”
化胡为佛?这是什么说法?这牵扯到两晋时期的一段典故。 外来佛教的兴盛和本土的道教有了冲突。两晋惠帝时期,有个叫王胡的道士挺身而出,与佛教僧人帛远辩论。奈何帛远佛学理论深厚,而且辩才无双,王胡屡屡败下阵来。(这和尚真能说……)于是王胡打算采取迂回战术。他静下心来,翻阅佛经,写出了《老子化胡经》。故事大概说:
老子西出函谷关,来到了天竺。一天老子趁王后摩耶午睡时,化为日精从口中进入摩耶体内。(老君你这是做什么?!还从口中……)摩耶怀胎十月后,在第二年的四月八日夜半时,从左腋生下一子。(还是剖腹产……)这神奇的孩子落地就行走了七步。(可怜的孩子,咋没人抱住他……)这就是释迦牟尼。
这么一段极尽YY的故事,竟然还被许多知识分子认可传承至今……老君,你乱说这事,就不怕如来佛祖找你麻烦么?搞得人家是你私生子一样…… 好吧,这纯粹是当时晋人自我安慰的手段。他们认为佛教是来自异乡,是夷人的教化。咱可是天朝上国啊。《老子化胡经》一书把佛教说成是中华文化的产物,使信仰佛教的人们坦然了。 其实这么无聊YY的说法,今人也有类似的。比如说什么国外的发明,就喜欢来个中国古已有之。有人敢说,中国人发明了最早的计算机──算盘,还发明了二进制──八卦。